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正文

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应对极端突发事件,水利部呼吁刻不容缓

  • 汽车
  • 2025-08-19 11:56:54
  • 14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各国的水利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水利设施的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水利部作为国家水利工作的主管部门,始终将防洪减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水利部多次强调,极端突发事件仍可能发生,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防洪减灾形势严峻

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应对极端突发事件,水利部呼吁刻不容缓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2019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等,都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些事件不仅暴露出我国在防洪减灾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也警示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

水利部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年均遭受的洪涝灾害次数、受灾面积、受灾人口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年来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强降雨事件增多,使得洪水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显著增加,这些极端天气事件不仅对水利设施造成了严重冲击,还对城市排水系统、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构成了巨大威胁。

防洪减灾体系建设的现状与挑战

尽管我国在防洪减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1、基础设施老化:我国部分地区的水利设施建设年代久远,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防洪减灾的需求,这些老旧设施在面对极端天气时往往不堪一击,容易发生溃堤、决口等事故。

2、监测预警能力不足: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天气监测网络,但在极端天气事件的预警和预报方面仍存在不足,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监测站点稀少,预警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防洪减灾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3、应急响应机制不健全:在面对极端突发事件时,一些地区的应急响应机制存在反应迟缓、协调不力等问题,这导致在灾害发生时,无法迅速调动资源进行抢险救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公众防灾意识薄弱:部分地区和群体对防洪减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防灾知识和技能,在灾害发生时,往往因缺乏自救互救能力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水利部提出了一系列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1、加大投入,更新改造老旧设施:加大对老旧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力度,提高其抗洪能力,加强新建水利设施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确保其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防洪减灾的需求。

2、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天气监测网络的建设和升级,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增设监测站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对极端天气事件的预警和预报能力,加强预警信息的传递和发布工作,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每一个受影响的地区和群体。

3、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包括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和培训、确保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拨等,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调动各方力量进行抢险救灾。

4、加强公众防灾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公众的防灾教育,提高其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包括开展防灾知识宣传、组织应急演练、发放防灾手册等,加强对学校、社区等重点区域的防灾教育力度,确保每一个家庭都能够掌握必要的防灾知识和技能。

5、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实现水利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行,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水利设施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度,这不仅能够提高防洪减灾的效率和准确性,还能够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持。

6、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面对全球性的极端天气事件挑战,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和合作项目等方式,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和环境保护等国际合作项目;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极端天气事件挑战。

四、案例分析:长江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建设经验与启示

长江流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其防洪减灾工作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长江流域在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

1、综合规划与治理:长江流域的防洪减灾工作始终坚持综合规划与治理的原则;通过建设堤防、分洪区、水库等措施;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还加强了对长江干支流、湖泊、河流的综合治理;提高了整个流域的抗洪能力。

2、科技支撑与智慧管理:长江流域的防洪减灾工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对水利设施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度,通过建立长江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网、气象监测网等;实现了对流域内水情、雨情的实时监测和预报;为防洪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还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水利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行;提高了防洪减灾的效率和准确性。

3、应急响应与联动机制:长江流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应急响应与联动机制;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调动各方力量进行抢险救灾,还加强了与周边地区的联动合作;形成了区域性的应急救援网络;提高了整个流域的应急响应能力。

有话要说...